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主办 网站无障碍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杭检动态
杭检动态
【荐书】许哲丰:以“人民满意”为标尺 始终将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读《梁家河》札记
时间:2022-10-31  作者:  新闻来源:新华社 【字号: | | 】   阅读:

  今天推出淳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哲丰的荐书稿《以“人民满意”为标尺 始终将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读<梁家河>札记》。

《梁家河》
推荐人:淳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许哲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全书共10余万字,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时生活、学习、劳动的经历,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不仅仅是一部赓续红色血脉的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心灵教科书,是一个时代的价值引领。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开幕。值此重要节点,通过重温品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赤诚的为民初心,引导基层检察干警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案”“小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时刻以满腔热血
  铸就信仰信念
  《梁家河》传递着一种坚定的信仰信念。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参加劳动之余,仍不忘学习大量的马列经典著作及重要文献汇编,坚持从书中获得精神滋养。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沉淀思考,汲取伟大思想力量的成长期。读《梁家河》,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折射着青年时的习近平总书记炽烈的信仰。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路历程,才能更加自觉地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检察机关是司法公正的忠实捍卫者,更是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的坚定守护者,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锻造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是检察官正确履职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检察官必须以满腔热血投身学习,进而不断丰富精神境界、增强信仰信念。
  要时刻以工匠精神
  雕琢案件品质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能力是干事的基础,专业能力、工匠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带着群众打坝、成立铁业社、办扫盲班……尤其在给梁家河建沼气池时,他更是跑了四川5个地区17个县“取经”,没沙子就到15里外的前马沟挖沙,没石灰就自己办厂自己烧,经过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建成陕西首个沼气池。《梁家河》里描写的桩桩件件都是青年习近平对工匠精神的生动阐释。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工匠精神早已是每个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新时代引领社会风尚的一种力量。基层检察工作直接面对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处在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感知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第一窗口。基层检察官的办案能力直接关乎公共安全、社会公正,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案件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果意识和精品意识,以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力求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深做透,坚持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努力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要时刻以忠诚担当
  书写为民情怀
  《梁家河》整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显现着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念。七年青春、七年磨炼、七年奉献,梁家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事一物早已深深烙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的痕迹。此后,无论是从梁家河到正定,还是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每一段经历、每一程风雨的背后都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增进民生福祉,已然成为检察机关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而基层检察事事关涉民生和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的基层检察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更需要将基层作为一块“磨刀石”,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群众认真倾听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用心用情讲好法理情理事理,最大限度获得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支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杭检动态

【荐书】许哲丰:以“人民满意”为标尺 始终将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读《梁家河》札记

时间:2022-10-31  作者:  新闻来源:新华社  

  今天推出淳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哲丰的荐书稿《以“人民满意”为标尺 始终将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读<梁家河>札记》。

《梁家河》
推荐人:淳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许哲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全书共10余万字,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时生活、学习、劳动的经历,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不仅仅是一部赓续红色血脉的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心灵教科书,是一个时代的价值引领。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开幕。值此重要节点,通过重温品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赤诚的为民初心,引导基层检察干警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案”“小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时刻以满腔热血
  铸就信仰信念
  《梁家河》传递着一种坚定的信仰信念。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参加劳动之余,仍不忘学习大量的马列经典著作及重要文献汇编,坚持从书中获得精神滋养。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沉淀思考,汲取伟大思想力量的成长期。读《梁家河》,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折射着青年时的习近平总书记炽烈的信仰。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路历程,才能更加自觉地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检察机关是司法公正的忠实捍卫者,更是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的坚定守护者,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锻造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是检察官正确履职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检察官必须以满腔热血投身学习,进而不断丰富精神境界、增强信仰信念。
  要时刻以工匠精神
  雕琢案件品质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能力是干事的基础,专业能力、工匠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带着群众打坝、成立铁业社、办扫盲班……尤其在给梁家河建沼气池时,他更是跑了四川5个地区17个县“取经”,没沙子就到15里外的前马沟挖沙,没石灰就自己办厂自己烧,经过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建成陕西首个沼气池。《梁家河》里描写的桩桩件件都是青年习近平对工匠精神的生动阐释。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工匠精神早已是每个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新时代引领社会风尚的一种力量。基层检察工作直接面对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处在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感知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第一窗口。基层检察官的办案能力直接关乎公共安全、社会公正,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案件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果意识和精品意识,以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力求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深做透,坚持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努力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要时刻以忠诚担当
  书写为民情怀
  《梁家河》整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显现着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念。七年青春、七年磨炼、七年奉献,梁家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事一物早已深深烙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的痕迹。此后,无论是从梁家河到正定,还是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每一段经历、每一程风雨的背后都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增进民生福祉,已然成为检察机关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而基层检察事事关涉民生和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的基层检察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更需要将基层作为一块“磨刀石”,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群众认真倾听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用心用情讲好法理情理事理,最大限度获得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