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主办 网站无障碍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杭检先锋
杭检先锋
桑涛:薪火相传,做执着于“最美”的检察工匠
时间:2021-01-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   阅读:

  “最美”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杭州检察机关,就有这样一群“最美检察人”。疫情中,他们冲锋在前,勇敢逆行;法庭上,他们嫉恶如仇,伸张正义。10年,20年,30年……在数不清的日与夜里,他们担当“头雁”,在平凡中追求极致,在奉献中展现担当,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杭州检察人的“最美”。

  从今天起,杭检君在《浙江法制报》开设“最美检察人”专栏,让我们走进杭州“最美检察人”,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

  今天推出的是: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桑涛。

  他是第一批“全国优秀公诉人”。公诉席上,他叱咤风云,一腔热血守护公平正义;

  他是全省唯一的公诉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也是检察新人的“明灯”,10余本业务专著,他将自己的技能倾囊相授;

  他是杭州政法系统唯一获“杭州工匠”称号的人,以工匠精神,30年坚守刑事检察办案一线,以首创精神,勇闯无人区,打造全国第一。

  30年会冲淡激情,但对杭州“最美检察人”桑涛而言,恰是初心历久弥坚的最好见证。

“办一个案子,影响一类案子”

  记者和桑涛的采访之约,是第二次才成功的。作为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除了日常办案、开庭,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的他,总是步履匆匆。

  2005年,桑涛从淮河之畔来到钱塘江边的杭州。虽仍是一身“检察蓝”,但他觉得,这里的新型案件多,疑难复杂案件多,他就喜欢这样的挑战。

  在强烈求知欲的牵引下,他曾一年办理近300件公诉案件,成为同事们公认的“办案狂人”。大量的办案积累,锤炼出了精湛的业务能力。30年来,他办理了一大批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先后获得 “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们办案,不仅要关注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也不仅关注这一个案子,而要把目光上升到整个国家司法文明的层面,通过办一个案子,去影响一类案子。”桑涛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8年4月,萧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性侵女童案中,提出了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实行强制报告的思路。时任杭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处长的桑涛,敏锐地意识到“强制报告”的重要作用,立即指导区检察院建立起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之后,杭州市检察院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又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市级层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再接着,杭州首创的强制报告制度推广到全省、全国,最终被写进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他借鉴“健康码”理念,提出利用数字监控手段降低审前羁押率的创新思路。随后,借力杭州“城市大脑”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基础,杭州市检察院联合杭州市公安局共同研发刑事诉讼非羁押人员电子监控系统“非羁码”,为解决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提供了“杭州方案”。

薪火相传助“后浪”再攀高峰

  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桑涛,其实也很爱动笔头。

  2014年,看到身边的检察新人为案件眉头紧锁,他有了一个想法:将这些年来自己办案的经验写下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于是,每天在忙完日常工作后,桑涛便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写书上。整整两年,即使是周末,他也会准时在早晨6点半起床写书,“脑子里想的全是书”。全年无休、夜以继日,过度的劳累让他的眼睛有时肿得像个核桃。

  凭着一腔热情和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完成了5册近300万字的《公诉技能传习录》。在这些书里,他将自己所有的办案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倾囊而授。

  除了《公诉传习录》,桑涛还著有《公诉语言学》《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等10余本专著。如今,他的著作就像全国公诉新手们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的“案头书”“枕边书”。而他,也获评全省、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成为全国公诉业界领军人物。

  除了写作,桑涛还走上讲坛,常年担任全国检察教育讲师团成员,他讲授的课程被评为“全国检察教育精品课程”。在总结、提炼和传承中,桑涛还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检察“后浪”,杭州检察机关涌现出12名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能手,实现了检察事业的薪火相传。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杭检先锋

桑涛:薪火相传,做执着于“最美”的检察工匠

时间:2021-01-18  作者:  新闻来源:  

  “最美”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杭州检察机关,就有这样一群“最美检察人”。疫情中,他们冲锋在前,勇敢逆行;法庭上,他们嫉恶如仇,伸张正义。10年,20年,30年……在数不清的日与夜里,他们担当“头雁”,在平凡中追求极致,在奉献中展现担当,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杭州检察人的“最美”。

  从今天起,杭检君在《浙江法制报》开设“最美检察人”专栏,让我们走进杭州“最美检察人”,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

  今天推出的是: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桑涛。

  他是第一批“全国优秀公诉人”。公诉席上,他叱咤风云,一腔热血守护公平正义;

  他是全省唯一的公诉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也是检察新人的“明灯”,10余本业务专著,他将自己的技能倾囊相授;

  他是杭州政法系统唯一获“杭州工匠”称号的人,以工匠精神,30年坚守刑事检察办案一线,以首创精神,勇闯无人区,打造全国第一。

  30年会冲淡激情,但对杭州“最美检察人”桑涛而言,恰是初心历久弥坚的最好见证。

“办一个案子,影响一类案子”

  记者和桑涛的采访之约,是第二次才成功的。作为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除了日常办案、开庭,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的他,总是步履匆匆。

  2005年,桑涛从淮河之畔来到钱塘江边的杭州。虽仍是一身“检察蓝”,但他觉得,这里的新型案件多,疑难复杂案件多,他就喜欢这样的挑战。

  在强烈求知欲的牵引下,他曾一年办理近300件公诉案件,成为同事们公认的“办案狂人”。大量的办案积累,锤炼出了精湛的业务能力。30年来,他办理了一大批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先后获得 “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们办案,不仅要关注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也不仅关注这一个案子,而要把目光上升到整个国家司法文明的层面,通过办一个案子,去影响一类案子。”桑涛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8年4月,萧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性侵女童案中,提出了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实行强制报告的思路。时任杭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处长的桑涛,敏锐地意识到“强制报告”的重要作用,立即指导区检察院建立起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之后,杭州市检察院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又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市级层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再接着,杭州首创的强制报告制度推广到全省、全国,最终被写进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他借鉴“健康码”理念,提出利用数字监控手段降低审前羁押率的创新思路。随后,借力杭州“城市大脑”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基础,杭州市检察院联合杭州市公安局共同研发刑事诉讼非羁押人员电子监控系统“非羁码”,为解决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提供了“杭州方案”。

薪火相传助“后浪”再攀高峰

  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桑涛,其实也很爱动笔头。

  2014年,看到身边的检察新人为案件眉头紧锁,他有了一个想法:将这些年来自己办案的经验写下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于是,每天在忙完日常工作后,桑涛便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写书上。整整两年,即使是周末,他也会准时在早晨6点半起床写书,“脑子里想的全是书”。全年无休、夜以继日,过度的劳累让他的眼睛有时肿得像个核桃。

  凭着一腔热情和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完成了5册近300万字的《公诉技能传习录》。在这些书里,他将自己所有的办案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倾囊而授。

  除了《公诉传习录》,桑涛还著有《公诉语言学》《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等10余本专著。如今,他的著作就像全国公诉新手们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的“案头书”“枕边书”。而他,也获评全省、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成为全国公诉业界领军人物。

  除了写作,桑涛还走上讲坛,常年担任全国检察教育讲师团成员,他讲授的课程被评为“全国检察教育精品课程”。在总结、提炼和传承中,桑涛还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检察“后浪”,杭州检察机关涌现出12名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能手,实现了检察事业的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