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主办 网站无障碍
今天是:

 

最美检察人
毕克来:追着光的方向“益”往无前
时间:2023-04-2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   阅读:


毕克来,杭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从法院到检察院,从“审判长”到“公益诉讼起诉人”,从被动的居中裁判,到主动的积极履职,三年的时间里,他实现了从“法官”到“检察官”的华丽转身,但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公益保护的“有心人”


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是他转岗后的第一项工作。他通过网络检索新闻媒体报道的杭州无障碍现状,前往市残疾人联合会进行专题调研,邀请残疾人和无障碍专家现场勘查,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残疾人群体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等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无障碍环境建设可监督情形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梳理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行动水到渠成。


“在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的过程中,让我对无障碍的认识更加深入,无障碍不仅仅是残疾人群体的‘专利’,更应该是全社会共享的‘普惠’。”这是毕克来获评“致敬无障碍发展”年度青年人物时的感言。


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持续了三年,从设施无障碍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他指导办理了62件公益诉讼案件,督促治理盲道被违规占用、医疗急救紧急呼叫功能缺失、残疾驾驶人体检权益受损等17类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问题。全国人大、中残联、最高检两次来杭专题调研,给予“杭州系统化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是全国首创”的高度评价。4件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杭州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被总结为“杭州经验”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去年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专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


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他一边坚守着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一边关注着涉疫案件。在审查办理全国首例销售伪劣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口罩作为当时性命攸关的防控救命物资,却被不法分子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他们通过互联网将伪劣口罩销往湖北等21个省市,侵害不特定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利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影响恶劣。


“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方式,但网络交易的便捷性也给犯罪提供了便利,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公益诉讼让公平正义在网络空间迭代升级。”在他的指导下,余杭区院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获得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支持,赔偿款全部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公共卫生公益事项支出。


这仅仅是他指导办理的众多全国典型案例中的一件。在他的指导下,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在互联网消费、英烈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延伸拓面,其中有9件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短短的三年时间,“互联网+”公益诉讼被打造成为杭州检察公益诉讼的一张“金名片”,形成的以案件办理、机制建设、智慧办案为一体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新模式,获评杭州市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


民事公益诉讼的“引路人”


“个人对已发布在网络上个人信息,拥有要求信息控制者予以删除的权利,这便是‘被遗忘权’,它应当成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伞。”


在审查办理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中,他对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诉讼请求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探索保障个人信息“被遗忘权”,要求涉案APP经营企业永久删除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获法院判决支持,该案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挂靠关系怎么认定,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公司和股东到底谁来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毕克来在给全市公益诉讼业务条线培训时提出的问题。


公益诉讼是一项新的检察职能,干警普遍从事公益诉讼的时间较短,提升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提高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质量的关键。他凭借着多年的民商事审判工作经验,每年组织专题授课,讲解案件指导中发现问题点、知识盲点,有效提升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质效,自办、指导办理的8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获评最高法、最高检典型案例。


“我们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必须要有为民的情怀,民生关切就是公益诉讼的发力点。”毕克来正是将这份情怀融入工作中,成为公益诉讼道路上的“追光者”。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最美检察人

毕克来:追着光的方向“益”往无前

时间:2023-04-21  作者:  新闻来源:  


毕克来,杭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从法院到检察院,从“审判长”到“公益诉讼起诉人”,从被动的居中裁判,到主动的积极履职,三年的时间里,他实现了从“法官”到“检察官”的华丽转身,但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公益保护的“有心人”


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是他转岗后的第一项工作。他通过网络检索新闻媒体报道的杭州无障碍现状,前往市残疾人联合会进行专题调研,邀请残疾人和无障碍专家现场勘查,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残疾人群体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等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无障碍环境建设可监督情形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梳理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行动水到渠成。


“在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的过程中,让我对无障碍的认识更加深入,无障碍不仅仅是残疾人群体的‘专利’,更应该是全社会共享的‘普惠’。”这是毕克来获评“致敬无障碍发展”年度青年人物时的感言。


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持续了三年,从设施无障碍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他指导办理了62件公益诉讼案件,督促治理盲道被违规占用、医疗急救紧急呼叫功能缺失、残疾驾驶人体检权益受损等17类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问题。全国人大、中残联、最高检两次来杭专题调研,给予“杭州系统化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是全国首创”的高度评价。4件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杭州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被总结为“杭州经验”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去年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专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


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他一边坚守着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一边关注着涉疫案件。在审查办理全国首例销售伪劣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发现,口罩作为当时性命攸关的防控救命物资,却被不法分子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他们通过互联网将伪劣口罩销往湖北等21个省市,侵害不特定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利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影响恶劣。


“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方式,但网络交易的便捷性也给犯罪提供了便利,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公益诉讼让公平正义在网络空间迭代升级。”在他的指导下,余杭区院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获得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支持,赔偿款全部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公共卫生公益事项支出。


这仅仅是他指导办理的众多全国典型案例中的一件。在他的指导下,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在互联网消费、英烈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延伸拓面,其中有9件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短短的三年时间,“互联网+”公益诉讼被打造成为杭州检察公益诉讼的一张“金名片”,形成的以案件办理、机制建设、智慧办案为一体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新模式,获评杭州市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


民事公益诉讼的“引路人”


“个人对已发布在网络上个人信息,拥有要求信息控制者予以删除的权利,这便是‘被遗忘权’,它应当成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伞。”


在审查办理全国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中,他对个人信息保护案件的诉讼请求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探索保障个人信息“被遗忘权”,要求涉案APP经营企业永久删除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获法院判决支持,该案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挂靠关系怎么认定,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公司和股东到底谁来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毕克来在给全市公益诉讼业务条线培训时提出的问题。


公益诉讼是一项新的检察职能,干警普遍从事公益诉讼的时间较短,提升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提高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质量的关键。他凭借着多年的民商事审判工作经验,每年组织专题授课,讲解案件指导中发现问题点、知识盲点,有效提升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质效,自办、指导办理的8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获评最高法、最高检典型案例。


“我们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必须要有为民的情怀,民生关切就是公益诉讼的发力点。”毕克来正是将这份情怀融入工作中,成为公益诉讼道路上的“追光者”。